- A+
网站关键词:石牌楼、石牌坊、石牌楼厂家、石牌楼多少钱、石牌楼图片大全。我们长城石雕的是敬业的石牌楼厂家、主要设计制作农村石牌楼、石牌坊效果图、村门石牌坊价格、图片大全、结构、历代著名石牌楼雕刻样式。
2019年7月6日,随着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报世界遗产,这座位于广州东北郊的史前文明胜地让世人瞩目。
7月8日,集文物价值探索与旧址体验于一体的造像景区套票将限量向公众开放。 游客已经可以近距离接触新的世界文化遗产良渚遗址。
良渚古城旧址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公众面前? 景区有哪些亮点? 趁着旧址景区试营业之际,第一次参观良渚旧址景区,却整理了这份详细的旅游攻略。
良渚古城遗址景区北门
良渚古城遗址风景区分为城址区、尧山遗址区、平原低坝区、谷口高坝区4个区域。 目前开放的是景区核心部分城市遗址区。
预约参观
目前,试开放的旧址景区需预约参观(8月1日后,景区将收取入场费)。 为有效保护汉墓,每天限制参观人数3000人。 号码预约套餐,预约成功后,凭身份证可直接现场取票。
非常提醒,以后去一定要预约。 每天晚上,很多乘客没有预约就匆匆赶往酒店,这样的情况通常是浪费时间。
事实上,由于良渚旧址近期颇为热门,预订平台显示一周内所有场次均已爆满。 建议每晚0:00后去碰碰运气。 由于新班次的套票将在此时推出,如果你手快的话,应该还有机会订到。
园区各站之间有班车,连续发车,无需等待
起点:东门游客中心
良渚古城旧址风景区位于广州市富阳区平遥镇。 游客主要从104省道旁的旧址景区北门进入,门的东西两侧是露天停车场雕像景区。 自驾停车对于游客来说非常方便。
在游客中心大厅领取门票,工作人员会引导您在取票机上将身份证换成纸质包裹,然后刷二维码即可直接进入景区。
良渚古城遗址景区总面积非常大,占地14.33平方公里,由4个区域组成。 景区核心部分“城址区”目前已向公众开放,面积约6.3平方公里。
由于景区面积较大,刷票进入景区后,会有免费的观光车乘坐。 入园前最好拿一份游玩地图,先对景区的场地设置和游玩路线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目前,景区主要设置了11个游乐车停靠站。 这些车站为:始发站→鹿城门站→瓮城南站→钟家港站→瓮城东站(尚未开通)→芝山站→莫角山站→翻山站→凤山站(尚未开通)→大观山站→航站楼。
除去起点站和终点站,以及尚未开放的两个车站,总共有7个车站可以参观。 园内游乐车源源不断地发车,每一站都停下来。 游客可以自由选择车站位置并下车参观。 以下是各站的播放内容。
鹿城门是古镇唯一的陆门。
第一站:鹿城门旧址
坐上游览车,漫步在广阔的旧址景区。 眼前映入眼帘的是水系纵横、森林茂盛的泽国水乡风景。 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第一站:鹿城门旧址。
五千年前,良渚古城建在一片沼泽湿地上,河网密集,水系发达。 这样的环境也使得水路成为了当时主要的出行通道,而潞城门则是良渚古镇唯一的陆门。 它由三个大夯台基、三个凸起的高台组成,呈“品”字形,连绵的瓮城分为四部分,宽150米。
城门前还可以看到景区内用金属网格制成的人物雕像,还原了良渚先民进出城时的形象。 乘客可以沿着台阶登上射箭塔,俯瞰周围景色。
不过,随行解说员提醒我们,今天能听到的三个高台只是为了标记城门的位置。 为了保护汉墓,真正的古箭楼仍埋在土里,真实高度约为7-8米。
如果你足够留意,你会发现景区采用盆栽的方式来区分古镇内窑址的分布区域。 比如大片的玉米田就代表了这里丰富的水资源。 瓮城里长满了三叶草,工作人员解释说,由于三叶草是浅根植物,不会对旧址本身造成危害。
五千年前的良渚古城由外城、内城和宫殿区三大部分组成。 通过厚重的鹿城门即可进入古城遗址内城区域。
城门旁的钢网雕像,还原了良渚先民进城时的场景。
过去,良渚古镇水道纵横,先民们临河而居。 因此,良渚先民主要以独木舟、木筏来往于古城内外。 不仅是潞城门,考古学家迄今已在这里发现了八座水门。 瓮城四面各有两个水门,城内、外堤由水门连接,形成发达的水路交通体系。 水城门一般宽30-60米。 如果看到河堤右侧竖立着仿木柱,水底有划水的人影,那就是景区内水城门位置的具体标识。
过去,良渚先民主要以独木舟或木筏通过水路往返于古镇内外。
第二站:南瓮城发掘现场
第一站鹿城门到下一站纳努尔城的距离并不远,所以巡查完鹿城门和水城门后,我并没有返回公交车站,而是走大路,步行到第二站停靠站:纳努尔城发掘现场。 。
2007年发现,良渚古镇瓮城侧面长约6公里,高约4米。 它的建造利用了自然地形,顶部以铁块为基础,底部以红土堆筑城墙。 这样,除了加固地基外,还可以防止地下水对外墙的侵蚀。 目前,这种瓮城在世界当代遗址中尚属首次发现。
纳努尔城的发掘现场,顶部的铁块被用作垫层,城墙内部用红粘土筑成。
步入旧址景区,一眼望去,多是沟渠和盆栽。 游客不会看到很多建筑物,“南瓮城站”是个例外。 这里不仅有南瓮城发掘遗址,遗址东侧还有一些漂亮的茅草屋。 茅草屋虽然是考古体验区,但里面包括两个展厅、莫教书院和一个大型的儿童考古区。 。
两个展厅“湿地营城展厅”和“水城农耕生活”展示古镇湿地环境下的考古出土文物,介绍良渚古镇先民的建筑技术和生产生活形态,全面恢复良渚。 朱文化形成了社会生活。
莫教书院
墨教书院是考古景区内的一个读书空间,目前正在举办良渚考古史文献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女儿们规划了“儿童考古区”,青少年学生可以通过挖沙、绘画、拼图、拓片、修复古器等体验考古的乐趣,费用在10-20元。带女儿来考察的妈妈们不要错过那些有趣的学习项目。
儿童考古体验区
第三站钟家港:沟渠、作坊
离开南瓮城站,下一站是钟家港。 如果说旧址景区的每个车站都有一个主题,那么钟家港车站的主题就是手工作坊。
钟家港沟是贯穿良渚古镇南北的主干道。 堤坝两侧有许多良渚时期人工开凿的梯田。 5000多年前,良渚王国的能工巧匠就聚集在这里。 他们沿河而居,制作陶器、玉器、木器、石器。
考古人员在钟家港河堤附近发现了石器、玉器、骨器、漆器等半成品及制作工具等,否认该窑区存在多种专业手工作坊。 这里也是此类工匠的生活和生活区域。
因此,在钟家港,景区规划者根据考古发现,还原了当时作坊区繁荣的生产景象。 通过多组钢网人形雕像,展示了翡翠加工、漆器制作、烧陶等手工作坊的生产过程。
在钟家港,钢网人形雕像还原了这里的手工作坊和劳动场景。
第四站:雉鸡山观景台
芝山是旧址景区西北角的一个小土坡。 虽然只有30多米高,但却是良渚古镇最高的天然山峰。
作为景区的制高点,这里的参观内容非常简单。 爬上这座小山丘需要几分钟的时间,从山顶新建的观景台就可以鸟瞰整个古县城(其实视线主要是湿地和稻田) )。 山脚下,有一座临水而建的茶馆,走累了可以到这里休息。
个人认为稷山站只有一个低矮的观景台,没有任何人文内容的展示。 如果您赶时间,这是一个无需下车的站点。
模拟昔日隔江而居的良渚先民的模型。
雉山是古镇内一座海拔30多米的小山丘,里面有一个观景台。
第五站:莫角山宫殿区
离开雉山,下一站是莫角山宫殿区。 这是景区里几乎所有人都会来的打卡点。 五千年前,良渚古国的宫殿区就在这里。
下了旅游车后,需要步行下坡200多米,到达古镇中心最高统治者居住的地方——莫角山平台。
莫角山梯田位于古镇中心。 这里地势较高,地势开阔。 它是一个人工堆砌的高台区,呈方形倒斗状,占古镇面积的1/10。 这里发掘出莫角山宫殿遗址,被誉为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史前宫殿区。
莫角山台顶上,有大莫角山、小莫角山、五桂山三座独立的宫基。 三个土台之间,有一个面积七万平方米的沙地广场。
大莫角山位置最高,视野开阔。 它是莫角山台地三个独立土台北中最大的一个。 现在树根所在的区域代表了以前被挖掘的房屋的位置。 据推测,这里是良渚王居住的宫殿所在地。
小磨角山,有模拟复原的建筑柱模型。
分布在大莫角山、小莫角山、青瓦山之间的沙方,是良渚先民用一层土、一层沙铺成的。 很有可能,祭祖仪式就是在莫角山的宫殿区域举行的。 地方。
站在大莫角山上,良渚古城内外的水景尽收眼底。 五千年前,这些以莫角山为中心的城市,展现了统治阶级“尊中尊高”的理念。
古镇的外城、内城、宫殿区的高度逐渐降低。 如此大规模的建设工程,如果没有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是不可能实现的。
王城的出现,指明了权力中心,澄清了社会阶层的差异。 整个良渚古城的空间秩序的规划,意味着它不再只是一个原始部落,而已经呈现出早期国家的形态。
大木角山顶宫殿区模型
大莫角山与小莫角山之间的沙地广场
第六站:翻山皇帝陵
旧址景区最不可错过的一站就是翻山皇帝陵。
位于莫角山宫殿区东北侧。 两者仅一河之隔,却是良渚时期“良渚王”死后为自己安排的地方。
靠近码头的翻山,是埋葬王公贵族的帝王陵墓区,也是文物出土的地方。 1986年,考古人员在翻山帝墓中出土了大量陪葬品,其中有玉石、陶器、象牙、嵌玉瓷等1200余件。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高等级的良渚文化墓地。
今天我们看到的翻山帝陵,正是修葺后的状态。 为了保护汉墓不受侵犯,专家还原了这里11座汉墓的出土状况,再现了1986年考古发掘的场景,而真正的汉墓位于展示区下方80分米处。
据工作人员介绍,“随葬品的形状、摆放位置都是一一复制的,摆放位置也一模一样,尽管这种陶器是对真实文物的仿制品。”
翻山墓地分南北两排。 分析墓室的位置、规格以及随葬品的数量和种类,可以揭示墓主人生前的地位,并能反映墓主人的性别。
位于墓地中心的12号墓,是翻山等级最高的窑址,随葬品也最丰厚。 共出土文物658件,其中瓷器647件。 最大、最重、最精致的玉琮和玉钺,分别代表着神力和兵力,证明了墓主的尊贵地位和至高无上的权力。 这座墓的主人极有可能是良渚国王。
翻山帝陵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等级最高的良渚文化墓地。
翻山汉墓基岩分析
从反山陵园出来,不远处的反山陈列馆可以让你更深入地了解反山帝陵的发掘过程。 各种多媒体设备将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皇陵前世出土的每件文物。
展厅内还专门设有区域介绍“神人兽面纹”。 神人兽面具图案是良渚文化的独特标志。 考古学家认为,“神人兽面纹”是良渚先民的“神徽”,体现了良渚时期神权至上以及神权与王权的密切关系。 综合起来,这与古希腊的文明模式非常相似。
翻山帝陵陈列馆,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翻山帝陵的发掘过程。
反山帝陵陈列馆对面,还有良渚生活博物馆造像景区套票。 良渚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全部转移到这里。 距离翻山车站不远,还有一处西瓮城发掘遗址可供参观。 造型与南瓮城旧址基本相同,但规模更大。
良渚生活博物馆
第七站:大观山休息区
离开翻山,原景区之旅就结束了。 马山站尚未建成,暂时不开放。 预计未来将被用作研究基地。 最后一站是大观山休息区。 这里以前是大观山果园,现在主要作为景区内的餐饮区。
大观山休息区附近有一个鹿园。 据说上面养了十几只梅花鹿,但由于博物馆刚刚开馆,梅花鹿还没有被放下,所以暂时看不到它们。
旧址景区为何引入梅花鹿? 由于考古发掘时挖出了鹿骨,考古学家猜测良渚古人驯鹿,这也是计划在最后一站修建鹿园的原因。
逛完了所有的站点,总的感觉就是这个地方真的很大。 即使有观光巴士,如果每站都下车巡视的话,也要走很多路。 我是晚上一点点进公园的,五点钟还是下来了。 我只是匆匆浏览了一下网站,有些地方因为时间不够而放弃了。
景区刚刚开放,很多基础设施还没有建设好。 商业业态不是很齐全,能喝水、买啤酒的地方也很少(目前游客唯一能喝水的地方就是行程最后的大观山休息区),所以去之前先了解一下最好自带饼干和饮用水。
参观过程中,不时有游客反映“这里没什么好玩的”。 不过,良渚古城旧址确实与其他景区不同。 作为国家考古遗产景区,最重要的是先保护好旧址,重点恢复良渚时期的古地貌环境。
考古遗迹的观赏价值不强,而且由于保护的需要,这里不可能建设大量的游乐和服务设施。 如果不是出于对良渚文化真正的兴趣,那一定是令人沮丧的。 良渚古城旧址的文化价值远比其休闲价值重要。
虽然,不仅仅是考古文化,它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湿地景区。 坐在旅游车上,一路上可以看到稻田、荷花、果园、池塘。 树林里不时会飞出白鹭。 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得特别好。 。 来这里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心情也是不错的选择。
考察完良渚古城旧址,建议继续考察5公里外的良渚博物馆。 旧址景区首先通过旧址修复明确了良渚古城的遗产价值,真正出土的文物都在良渚博物馆。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
- 我的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