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设计工业遗产再利用·南京老烟厂改造项目

  • A+
所属分类:石牌楼
摘要

项目名称:城市更新设计·工业遗产再利用·南京老烟厂改造卷烟厂于2001年搬迁之后,部分建筑物经过改造,尝试成为与附近1912商业街区互为补充的商业和夜生活空间;与此同时,近一半的厂区建筑处于低效运作状态。南京老烟厂不仅是南京近现代工业史上的重要记忆,更是上个世纪至今融入生活中的元素。在建筑风貌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建筑改造设计的目标之一是尊重城市街区的文脉,以建筑语言发扬当地的文化,传承历史记忆。

网站关键词:石牌楼、石牌坊、石牌楼厂家、石牌楼多少钱、石牌楼图片大全。我们长城石雕的是敬业的石牌楼厂家、主要设计制作农村石牌楼、石牌坊效果图、村门石牌坊价格、图片大全、结构、历代著名石牌楼雕刻样式。

一、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城市更新设计·工业遗产再利用·南京老烟厂改造

项目地点:上海市玄武区杨将军巷9号,长城遗址

土地面积:.70㎡

项目规模:.49㎡

建筑密度:59.7%

建筑高度:24m

设计时间:2019年6月-2021年5月

方案设计:长城

施工图设计:长城

方案主创:刘小贤、刘志平、朱勇

建筑:王克定、傅少华、刘小贤、孙伟宇、黄亚民

项目住户:付少华

结构专业:陆青、赵永丽

水景专业:刘磊、金烨

户外专业:韩正平、李芳芳

二、项目背景

长城老厂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现存建筑大多建于1970年代至80年代之间,见证了近半个世纪的工业和城市发展。 2001年卷烟厂搬迁后,重建了部分建筑,试图成为与附近1912商业街区相辅相成的商业和夜生活空间; 与此同时,近半数厂房处于低效运行状态。

2019年,武汉市政府加快创建“设计名城”。 2020年,宣武区旨在打造“长浜路文旅集群”的新政策,将为老烟厂改造提供抓手。 这些新的政策措施深刻体现了政府对如何挖掘城市低效载体潜力、引入城市产业经济、以创新模式促进产城融合、盘活存量低效工业用地、发展创新型产业的积极探索和大力支持。产业和创新载体的建设,是这个城市更新项目的原动力。 项目基地500米范围内,有原国家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江宁纺织博物馆、六朝博物馆等艺术文化建筑和机构。 建筑大学距离酒店不到一公里,为营造浓厚的设计、艺术和文化产业氛围提供了绝佳的优势。

图1 场地位于市中心

图2 遗址周边文化资源丰富

三、项目意义

3.1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项目园区主体结构始于建国初期。 园区内的厂房、机房、仓库先后建于70年代和80年代(图3、图4、图6)。 古老的四合院建筑(图5)。 对此,本项目的设计原则是:尊重工业遗产和历史建筑,尽可能保护和再利用,根据单体建筑的现状和潜力制定一对一的合理改造方案,以及使工业建筑和空间适应新功能,迸发出新活力。 在此原则下,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首先对具有工业遗产价值和历史建筑价值的建筑物进行“分析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结合总体规划方案逐一制定“保护与修缮”策略,最后结合建筑的使用功能、空间特点和化学要求,详细制定了​​如何“翻新借用”的设计方案。

东四牌楼大市街_东四牌楼地面建筑变迁_东四牌楼东电视剧

图3 厂区现状俯视

图4 原机修楼

图5 厂区清代建筑

图6 原厂房

3.2 产业园区城市更新4.0时代

2005年以来,上海工业园区经历了连续的整治。 1865、世界之窗、悦东新门西等,从原来的厂房改造到文创、商业、产业园区改造的融合不断创新。 当前互联网环境下,传统商业模式受到冲击,城市办公与商业空间日益融合。 产业园区改造需要品质空间、网红经济、互动体验场所、人气聚集点引发热点,以点带面带动城区。 更新。

如何在海阳都的城市环境中进行更新改造,如何平衡整合核心城区的产业和城市生活设施,从而形成正向的触发效应,赋予了这个项目独特的尝试和挑战。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和运营,将对城市更新创新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四、设计思路与策略

位于市区核心区的厂区与周边建筑仅一巷之隔(图7、图8)。 在这样一个高密度、狭长的厂区里,创造了一个原本作为生产通道的有限空地。 . 但与诸城周边生活、商业区的紧密联系是本项目有别于一般工业遗迹改造项目的一大特色,而本项目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极具可达性和综合性的先天优势公共居民生活,激发街区活力。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更新和建筑改造工作不仅需要保留和保护原有的物业管理,更需要用谨慎和积极的手段,让新旧在这里对话,相互充实。 满的。 经过周密审慎的影响评估和价值评估,在保全、加固、修缮的基础上,我们为众多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现代实用建筑引入了新的设计产业办公、文化空间、商业设施,改造将原本悲观封闭的单一生产空间转变为活跃开放的多元化街区; 地面空间、出入口、屋顶空间都得到了“开放”和提升,让原本“封闭”的厂区重新与巷道、城市相连,使项目及周边的城市巷道重获活力与魅力。

图7 场地南侧与市民楼仅一巷之隔

图8 场地西侧和南侧村民建筑密集

五、设计难点与亮点

项目基地作为生产厂房的封闭地块,在空间和功能上切断了周边巷道的肌理,造成内部空间的遮挡。 老工业建筑如何承载新的功能和业态? 场地出入口位于北侧和东侧。 东侧出入口道路狭窄,只有北侧出入口交通便利。 该网站的可访问性很弱。 如何打造无障碍、行人友好的空间系统? 基地内建筑密度高,绿化面积小,地面空间被停车场占满,利用率低。 如何在满足停车需求的同时提高地面空间的利用率,减少绿化和公共空间? 基地内部空地狭窄,西侧和南侧紧邻村民建筑,建筑改造受到限制。 如何在限制范围内创造明亮的空间,优化建筑与周边土地的关系,减少对周边土地和市民的环境影响。 影响? 项目基地位于老城区,如何协调公园与城市景观的关系? 以上问题都是本次设计的难点,需要设计者在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深思熟虑,创造亮点(图9~图12)。

图9 内部广场空间被停车占用

图10 内部开放空间狭窄

图11 场地内建筑与空间现状封闭悲观

东四牌楼大市街_东四牌楼东电视剧_东四牌楼地面建筑变迁

图12 改造后空间开阔,随城市空间移动

5.1 公开与公示

5.1.1 打开区块

公园规划设计中最大的动作之一就是开放边界,让视线贯穿,让人们接近公园,从而鼓励人们穿过公园,让街道和空地在公园内与城市小巷的质感“连接”。 依托园区现有东西、南北两大开放空间体系,一是开辟南楼一层,打通南北轴线,串联城市小巷; 二是开辟场地东入口,取消门楼和院墙,打造人文荟萃的大众化入口广场; 其三,西北角建筑一层斜开,引入场地西南角城市街角的人气。 场地的东、南、东南角三个方向与一楼相连,让公园在地面打造一个开放的街区东四牌楼地面建筑变迁,随着车道的纹理移动,人们可以在这里自由漫步(图13) ,图 14)。

图13 改造后厂区总平面图

图14 改造后降低出入口,开辟西北角与城市相连

5.1.2 立体公共空间

基于原厂区莱西度和高容积率的现有条件,如何平衡空间质量和空间数量是规划设计中的一个挑战。 除了尽可能开辟地面空地,开辟建筑西北角首层空间使其成为半开放空间外,设计充分利用了多栋建筑的屋顶空间作为公共绿化和开放的休闲空间,让办公和生活空间只有在不同的高度和方位才能享受到红色和阳光(图15、图16)。 这种立体的公共空间也将作为重要休息、社交场所和办公空间的延伸。 它们具有丰富的水景和视线优势——许多屋顶平台可以将视线辐射到城市核心区、鼓楼、鼓楼、长浜路、总统府等城市水景。 新的公共空间向园区内人员和城市市民开放,促进了不同人群之间、公园与城市之间的交流,汇集了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各种体验,使公园成为城市新的载体。记忆。

图15 改造前公共空间很少

图16 改造后的公共空间楼层

时代,功能丰富

5.1.3 社区友好度分析

公园西侧与市民区相邻,东侧与市民楼隔一条小巷,北角和西北角也面向市民楼。 园区改造需要充分考虑对周边建筑的影响——避免形成视线遮挡、遮阳、光污染、噪音、废气等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在规划中设计、西侧和南侧的艺术广场和立体城市景区,将为周边社区提供舒适的公共活动空间和视觉形象。 园区内的活动场所及配套设施(如立体绿地、活动广场、咖啡厅、书店、公共展厅等)也将为社区提供便利和支持。

5.2 交通、停车和流通

项目东临祠堂巷(南北单向),南临施乃暖暖(东西单向)。 向东的一条路)是一条狭窄的小巷。 主要车流来自祠堂巷南侧,人流主要来自东、南、北三个方向。 现有出入口位于南北两侧,但东侧道路狭窄,仅适用于应急和消防出入口。 新建街区要数量适当、出入口方便、流线规划合理。

5.2.1 可达性

项目主要人车出入口沿用原厂区东入口。 拆除入口附近的院墙和会客室,打造开放的入口广场; 弧形墙体将对人流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西南角的大楼一楼也开向街角。 作为首层商业的主入口,扩大了入口处的空间,借用原厂房的结构建造了入口柱廊广场。 ,使入口更具辨识度和吸引力,同时为商业配套活动提供场地。

图17 原东口为机动车出入口

图18 改造后开放的入口广场

东四牌楼东电视剧_东四牌楼地面建筑变迁_东四牌楼大市街

图19 西北角原本是一楼的小店

图20 改造后西北角开辟为主要商业入口

5.2.2 停车

园区内的停车需求主要依靠西北角厂房改建的立体停车库。 西北角厂房毗邻祠堂巷,迎合人流。 立体车库继承了建筑原有的结构柱网,内部设置了88个车位的智能化管理立体停车位。 建筑立面为垂直绿化,屋顶为绿化平台。 建成后将成为生态智能立体车库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创新典范。

5.2.3 人车分流

为打造高品质的步行公园,将公园内的开放空间和步行系统打造为宜人的生产生活环境。 机动车设有单独的出入口,直接进入车库,非机动车从南入口进入非机动车。 机动车停车库。 北侧广场为人行主入口,西南角出入口为商业主入口,东侧副入口为行人和非机动车出入口。 园区内禁止机动车通行,消防车仅在紧急情况下才允许进入(图21、图22)。

图21 场地北侧原办公楼一层封闭

图22 写字楼一层开辟为人行入口

5.3 高品质空间营造

5.3.1 建筑风格与空间肌理

建筑改造将以“真实”为原则。 在保存和保护的建筑中,忠实地诠释工业遗产建筑的形态和肌理; 在翻新和新减少的部分中,新的建筑元素和材料将得到忠实的诠释。 整个园区的风格和面貌将通过“新与旧”的对话,提升空间品质,丰富空间质感。 在设计中,应避免一味“求新”或“求旧”,尊重建筑的变迁与演进,突出“建筑应反映当下”的设计理念(图23、图24)。

图23 红漆下隐藏着公园建筑原有的特色

图24 新材料与原有混凝土呈现“新与旧”对话

在建筑表皮的处理上,工业遗产建筑原则上渗漏了建筑原有的肌理(混凝土),经过清洗修复,呈现出建筑朴素的工业感; 骨灰盒的砖纹理呼应; 历史建筑将拆除原建筑后期多次下沉的砖石和墨迹,漏掉原有的青砖,并对建筑的其他细节进行整修(图25、图26)。

图25 红漆掩映下改造前的清代建筑

图26 改造后,原有的青砖脱颖而出,与玻璃幕墙形成对比

5.3.2 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东四牌楼地面建筑变迁_东四牌楼东电视剧_东四牌楼大市街

该项目采用创新的设计方法、施工技术、新材料和智能系统,着力打造领先的高品质设计产业园项目。 立体的绿色水景和游廊式幕墙系统将大大提高建筑的采光、视线和通风效率; 架空廊道、屋顶平台等创新建筑空间为公园减少热点和亮点,赋予公园浓厚的文化底蕴。 属性和公共属性(图 27、图 28)。

阳极氧化碳化硅、泡沫铝、Low-E玻璃、印刷玻璃、磨砂碳钢等新材料的应用,为园区建筑带来强烈的设计感,与园区作为园区的定位相得益彰。 “时尚文化旅游街区,设计创新高地”。 ”定位。轻质土壤和轻质铺装材料为立体绿化和屋顶平台减少结构荷载提供了可能;智能栽培和喷灌系统也将显着降低绿化维护成本。

智能化也将全面引入园区的方方面面:办公空间将采用智能化系统统筹物业管理东四牌楼地面建筑变迁,预约共享会议室及配套功能; 生态智慧立体车库将采用先进的无人停车系统降低使用效率,结合屋顶立面和立面的立体绿化成为项目中不可或缺的创新范例(图29、图30) .

图27 屋顶活动平台

图 28 屋顶绿化及公共空间

图 29 架空走廊

图30 新材料的应用让建筑焕然一新

5.3.3 文化推广

上海老烟厂不仅是上海近代工业史上的重要记忆,也是上个世纪以来融入生活的元素。 上海香烟代代更新,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烟民,见证了上海百年的发展历程。 在建筑风格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建筑改造设计的目标之一是尊重城市街区的遗产,以建筑语言弘扬地方文化和历史记忆。 除了在建筑设计方案、深化设计和施工图阶段保持建筑的“本真性”外,园区整体制作能够呈现从厂区到园区发展阶段的历史记忆,充分融入将烟草厂的元素融入到详细设计中。 比如结合烟标设计的水景元素、以烟画为主的艺术墙、设计成香烟形状的水景装置等,潜移默化地植根于老烟厂的记忆,突出以前的设计,弘扬烟厂独特的文化。

六、生态与运营

6.1 产业集聚效应

该项目是“长浜路文化旅游集聚区”的重要成员。 依托西南大学周边设计产业带,定位为“时尚文旅街区、设计创新高地”。 项目深入考虑了两个行业的特点和工业生产、生活对数学空间和环境的需求。 目标是为三者提供高标准空间品质、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激励行业交流的动态生态圈。 本项目结合设计产业内部细分和产业链互动,充分考虑园区内生态系统的打造。 项目纵向以文旅产业的商业活动空间为主体(图31、图32),辅以展示空间和交流空间、生活配套空间、休闲空间,并设立物业管理配套功能; 横向上,以设计产业办公空间为主体,为初创团队、成长型团队以及不同规模的企业和办公室提供灵活的生产和生活空间。

图31 西北角主入口多媒体柱廊

图32 商业中庭(半室外)

6.2 公共触发效果

文旅产业和设计产业的特点也为产业与大众生活的融合提供了可能。 设计行业本身,比如建筑设计行业,是一个需要深入生活和商业的行业,而当今公共和商业活动的一大趋势就是进入艺术和设计,比如艺术展览、设计周、设计展与公共艺术活动大大拉近了行业与大众的距离,相互激发无限活力。

6.3 招商与运营

构建充满活力的文旅+设计产业生态圈,离不开既定的运营管理。 以运营思维,在规划、设计、招商、维护等各个环节不断为这个生态系统注入新的活力。

6.3.1 园区内部生态系统建设

东四牌楼大市街_东四牌楼东电视剧_东四牌楼地面建筑变迁

例如调调奶茶、时尚餐厅、休闲歌舞厅、屋顶花园等优质功能设施,为设计行业和办公的载体提供24小时的生活配套。 项目建成后约3个月内,约20家网红品牌店落户省内,如Jcafé、朝南、客栈音乐餐厅、小猪、街牛、鸭川食堂等,这些配套设施主要分布在在公园的第一部分。 地板或屋顶,在为设计行业办公提供配套设施的同时,这种自带亮点或网红特色的业态将为园区带来活力和人气,同时为园区带来无形资产和经济效益(图33 ~ 图 36)。

图音乐餐吧

图34猪

图35 姐牛

图36 鸭川食堂

6.3.2园区产业办公载体

设计办公室的内部生态也是项目规划的重点之一。 建筑及相关设计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行业内已形成丰富的细分领域。 独立设计师、初创设计团队、成长团队和大师公司等设计团体正在蓬勃发展。 除了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办公空间,该项目还将着力打造设计产业生态,从业务拓展到资质支持,从创新管理到协同合作,从竞赛交流到国际展览等方面的发展,以及进而推动产业的整体积累和创新发展。 园区内建有广州现代建筑博物馆、琉璃美术馆、设计大师工作室、设计产业独角兽孵化器、3D视觉工作室、BIM研究院、设计师沙龙等特色机构,将极大改变以往的设计产业。 战争的无序低效运作和发展(图37~图40)。 结合园区的区位优势(紧邻西南学院、原国家美术馆、江宁纺纱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六朝博物馆等艺术文化建筑和机构),该项目将成为上海文化产业的聚集地。建筑设计行业与艺术、历史和文化融为一体。 凝聚力营——南京D9大师设计营。

图37 写字楼大厅

图38 办公楼大堂上方

图 39 设计室

图40 BIM研究室

图41 上海D9地块-大师设计工作营

(供稿:长城)

湖北省勘察设计行业商会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
  • 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