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青海庐山“白鹿洞书院”石牌坊 白鹿洞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庐山主峰南约10公里的后坪屋东麓。 清代,白鹿洞书院原为李伯兄弟隐士读书处。 后来,李伯辞去江州(今江西)节度使,重游故地。 他在此修建宫殿楼阁,引泉栽花伐木,成为游憩圣地。 因此处山峰形似山洞,故名白鹭洞。 唐开元年间,在此设立“庐山国学”,即“白鹭洞书院”的前身。 清初,“庐山国学”扩建为书院,拟名“白鹭洞书院”。 当时有读书人数万名。 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完整的书院,被誉为“中华第一书院”。 唐代与岳麓书院、松阳书院、应天书院并称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 明朝末年,白鹿洞书院为冰轩所毁。 清淳熙十年(1179年),朱熹任宜春都督,重修书院楼,广纳名师,充实典籍,前来讲学,请太后上书. 鲁东书院由此重振名声,陆九渊、王守仁等名师名儒纷纷来此讲学。 清代鼎盛时期,白鹿洞书院有中学生500余人。 清末,白鹿洞书院仍保持明代规模,远近城乡人慕名而来求学。
从唐到宋,白鹿洞书院几经兴衰,尤其是元末动乱时期,白鹿洞书院的殿宇几乎无存。 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道光年间所建。 书院现位于官道河畔,占地近3000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 白鹭洞、玉树阁等主要建筑。 其中,位于书院旁的“五朝门”石牌坊(灵星门)是白鹿洞书院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为县令何荣所建。 明正德十一年(1498年),奉城县令苏奎重修。 牌坊(灵星门)原为木结构,后经宜春县令周祖武改为石制,即今石牌坊(灵星门)。 牌楼(正兴门)用大理石砌成,六柱五冲天,高5.3米,宽11.37米。 六根木柱都是圆形的,但中间两根柱子的样式都雕刻成圆锥形,四根边柱的样式都雕刻成寿桃的形状。 中心柱上雕刻青花牡丹,六根木柱前后嵌有抱鼓石,石上雕有波浪纹。 六根木柱之间横跨十根大小不一的楣梁,上下楣梁之间嵌有图案各异的镂空花板。 楣梁中,只有明代的上层楣梁有浮雕花卉图案,其余楣梁和木柱均为素色,古朴典雅。 牌坊除了造型坚固稳重外,腰线粗阔简洁,还有不同于普通牌坊的结构造型。 通常的六柱牌坊,明房最宽,次房最窄,尖房最窄,但这个方格是明房最宽的,两个尖房之间的长度接近明室,且两次之间的宽度明显大于尖室。 正是这些别具一格的造型和结构,使牌楼显得更加庄重、端庄、严谨,让人在进入白鹿洞书院之前就产生敬畏之情。
【福建龙岩“考亭书院”牌坊】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
- 我的微信扫一扫